電子報
01 Jun 2021
電子報

E-mail : sales@goldjoint.com.tw TEL : 04-2659-5926#3218 廖小姐

本期精選

水庫清淤與脫水淤泥袋

缺水乾旱的地表龜裂

近期來台灣人民最關心莫過於,老天何時會下雨的消息,平時使用如常,缺少時才真正意識到其重要性。其實水資源一直是臺灣需要重視的問題,由於臺灣的地利條件及天候狀態,造就臺灣山高、河短、坡陡、流急的特性,即便過往臺灣降雨量高於世界平均值,仍常常面臨水資源問題,如今臺灣面臨久和不降雨危機,如何有效的留存水、利用水就相對的重要。
 

日月潭水位下降

臺灣天然湖泊不多,且規模普遍不大,為此修建了許多人工或半人工湖,只為留存水資源。但土地資源有限,在無法新建湖泊或水庫之下,面臨已實施限水、停水的時刻,看著日漸下降的水位線、裸露的土壤,我們身為工程人員又能做到哪些事情呢?
 

水利署-水庫整體防淤策略

(資料來源:水利署電子報,本公司重繪)

臺灣土地資源有限,要擴張集水區範圍或另闢新水庫實為困難,但無法擴展範圍,可往增加高度著手,現今水庫常因底層淤積,其蓄水量遠低於當初設計容量,造成此原因,以下提出下三點:
一、河水挾帶砂石,流經集水區時砂石沉積於蓄水空間。
二、集水區周邊土石,因天災或土體不穩定,崩落至蓄水池中。
三、既有水庫缺乏排砂設施,無法將沉積的淤砂排出。
水利署針對此研擬出了「水庫整體防淤策略」,希望改善集水區積淤的情形(如前圖所示)。
 

河水乾涸,地層土石裸露

雖政策設想得相當完善,實行時卻往往遭遇困境,以陸挖而言:
 
清挖處常位於深山區、地點偏僻,施工機具、載送卡車難以到達,即便到達淤積處,其載送成本高昂,不止車輛成本高,淤泥去化、囤放、再利用皆為難題。
 
如以抽泥放淤方式,管線佈設、機電設備設置皆需長期維護,抽取的淤泥亦有排放、暫置的需求。對此,難道就沒有其他的配套措施,能解決這些問題嗎?
 

脫水淤泥袋其透水特性,可包裹淤泥

清淤時,設計脫水淤泥袋,抽取現地淤泥灌注其中,利用其淤泥袋袋體的透水特性,可將淤泥包裹其中,滲透水源,有效將其分隔。相較一般自然沉澱,其脫水時間更短。增加效率同時有效的解決淤泥,並可直接於基地周邊施作,滲流水源回集水區中。
 
 

脫水淤泥袋堆疊土堤,淤泥再利用,提升集水空間

於集水區周邊堆疊脫水淤泥袋,表面覆土後作為土堤,可解決淤泥去化問題,就地取材並再次利用。土堤提高集水區周邊高程,增加集水空間,可留存更多水資源。同時兼顧淤泥去化、增加集水空間,實為優質的應用工法。
 
 

【小編的話】

過往總將汙泥載運或抽取至別處,雖不失為一解決方案,但所產生的成本相對高昂,搬運費用、清除費用、高碳排放…等情形。在這提倡生態、環保、低碳的現今社會。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些處理方式可否優化,有無更優質的方案,能具備基本的安全條件,同時兼備環境保護議題。希望我們提供的方法,能予您不同的設計考量,如欲更進一步瞭解工法或產品細節,歡迎與我們聯繫,或您有其他想法,請不吝提供,期待您與我們連絡。
 
資料來源:
 (水利署電子報 - 水庫庫容維持綱要計畫 健全庫容之政策方向)
(天下雜誌-水庫乾涸見底,為什麼不去清淤?)
 
E-mail : sales@goldjoint.com.tw TEL : 04-2659-5926#3232 廖小姐